首页 > 教育新闻 > 正文

教育界的互联与教育同世界的互联
2018-12-13 11:02:31   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-中国教育报   

伴随计算机、互联网(包括移动互联网)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3D打印、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,智能化的万物互联成为新时代典型特征



伴随计算机、互联网(包括移动互联网)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3D打印、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,智能化的万物互联成为新时代典型特征。它在改变人们交互方式、行为习惯、生活环境的同时,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、思想观念和社会理念,进而使社会结构、社会秩序、社会生活以及教育、文化、经济、政治等发生深刻变革。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,不仅要面向未来,更要建构未来。正是基于这种考量,周洪宇教授与易凌云博士合作出版了《教联网时代 一场即将来临的教育变革》,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教育做前瞻性研究:“在万物互联时代,教育需要提前布局,用万物互联的技术及思维重构未来教育,并为未来社会承担起教育的历史使命。”

融合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,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“教联网”的概念,对教联网时代的教育做出系统分析和研究,涉及教联网的定义、内涵、形态及时代特征,教联网对传统教育和学习的挑战,教联网时代教育的新动向与新特征,教联网时代的学习新内涵,教联网时代的教学新变化,未来教联网教育发展趋势,教联网时代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等。同时,构建出一套未来教育的新理念、新模式、新途径,使教育在适应未来的同时,能够培养出创建未来的人才,以拥有光明的未来,呈现出明显的时代气息。

《教联网时代 一场即将来临的教育变革》中说:“教联网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,又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,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视野中来思考和规划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。”正因如此,它带有前瞻性。作者提出,未来教育依靠教联网,使学校成为一个共同体和生命成长的地方,未来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服务者,未来学生能够充分释放潜力和天分,未来课程变为意义互联的载体与流动的媒介。因此,教育要面向未来,构建“未来的学校”,造就“未来的教师”,培养“未来的学生”,开设“未来的课堂”,迎接并应对未来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。

这种前瞻性研究绝非乌托邦式的空中楼阁,而是基于现实并可操作,具有实践性。借助《教联网时代 一场即将来临的教育变革》的分析,我们看到,教联网时代的教育观、学习观、教学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教联网时代的教育,不仅要实现教育界的互联,还要实现教育界与外部世界的互联。教联网时代,教育既是未来世界的有机构成,也是未来世界的推动力量。因此,要从战略层面探索未来的教育制度、顶层设计、理论研究和个体学习实践,要重构教联网时代的教育治理体系,要协调教育的技术化与人文化关系,要让教育法治成为教联网时代教育的有力保障。从理念到内容,从路径到方法,从内部完善到外部的社会支持,使理论性与可操作性成为论著的典型特点。

任何时代、任何特质的教育都要服务于人,教联网时代的教育更是如此。人文性是教联网时代教育必须关注的内容,《教联网时代 一场即将来临的教育变革》提出了新人文教育,即教育要以人为本,充满人文关怀;注重个性发展,丰富情感,健全人格;培养人类整体意识,做有全球观、中国心、正义感的现代公民;培养科学精神,善于思辨,掌握技能,适应未来生活;师生平等,合作共享,因材施教,教学相长;尊重和保护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,提供选择多样性,求同存异,和谐共生;融汇本土域外优良教育传统,传承和发展文明;开放,创新,勇于探索。“以新人文精神引领教育未来”,使人在成就自我的同时,服务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中国教育的兴盛之本
下一篇:师德问题背后或存在师能短板

分享到: 收藏